查看原文
其他

【建党百年·浙里我家】舅舅与他的厂子

新专201马旭灿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2022-12-23

编者按

追忆百年岁月,写读百家故事。浙大宁波理工学院融媒体中心联合思政育人品牌“行走的新闻”开设青年写读「建党百年•浙里我家」专栏,用00后青年视角,体察生活百味,书写身边故事,用青春之声,把祖国发展读给你听。

舅舅与他的厂子

声 | 制作 | 周盈蓓
文 | 马旭灿 新闻学专业201专升本班

外公是一名人民教师,在金华市东阳的南马镇教过小学、初中、高中,民主五七中学是高中,林甘,岭脚和大路都是初中,也可谓是“桃李满天下”了;外婆则出身当地名门,又是家里的独女。而舅舅作为三个孩子当中唯一的男生,被寄予了更大的厚望。所以在1987年高考仅差4分上线时,家里人选择让舅舅复读,可是苦读一年换来的反而是离上线分更远了。当时外公的意见仍然是继续读继续考,想要让舅舅也从事和他一样的工作。但舅舅辛苦复读两年仍失利,再加上当时浙商涌动,人人都出去做生意,舅舅也不住了。

在自己姨夫的介绍下,舅舅从别人手里买了一台废弃的机器开始做小刀。没有资金,租不起场地,就把机器从永康五金城拉到乡下的家里。对五金技术一窍不通,边学边做,舅舅联想到了永康的“大云东”废旧磨具场,那里的磨具虽都是些废弃东西,但至少也成型,可以看出制作工艺。于是舅舅三天两头地往那里跑,后来几乎每一家商铺都和他成了老朋友,他在这里“淘宝”,边看边学,有时拿来研究把玩,认为能利用都就低价买回去。

就这样,学一点技术干一点活,一窍不通的舅舅请了磨具师傅装好之后,生产出了第一批产品。

有了产品,关键还得卖出去。舅舅开始往全国各地推销,最北到过辽宁大连,也正是这一份经历使舅舅迅速成长。我曾以为体面、幽默的舅舅原来爬过火车,进过拘留所,住过桥底。

1987年,20出头的舅舅到新安江销售,在火车站遇到两个问路人,他也说不清楚,所以被人断定是外地人。于是一名收购银元的“小贩”登场了,银元骗局上演了。当时单纯的舅舅把身上仅有的两百元给了他们,结果天亮了,那几个人也没再回来。看着眼前匆匆而过的行人,凛冽的冷风打在脸上,舅舅紧紧拽着兜里那仅剩的还温热的3块钱。

3块钱哪够买票?但也要回家啊。上世纪90年代的火车站与现在不同,只是由一排排铁栅栏围着,于是舅舅拎着销售包,手脚并用爬过铁栅栏,逃票搭上了火车。他在一个空位坐着,因为没钱吃饭,只好一个劲儿地问乘务员要水。原以为上了车就可以平安到家了,但没想到中途遇到查票。舅舅急得面红耳痴,说不出一句话,他不知道该如何开口解释自己的逃票行为,他被骗的经历又能否获得乘务员的同情。正当大家都不知所措的时候,一只捏着两张纸币的大手出现在大家眼前,没有说一句话,替他买了票。

这一趟出行,让初出茅庐的舅舅尝到了人间险恶,同时也让他感受到了人性的温暖。

舅舅工厂起初的小刀是由刀片和铁壳做成的,为了美观,铁壳外面需要喷漆绘色。但这种铁壳极易生锈,且对人体健康有害。所以在起初的一年多时间里,舅舅的生意不如意,虽说没有亏损,但也只是收支平衡,勉强度日。于是舅舅开始思考有没有其他的材料和工艺可以代替。有一次,他在用开水壶倒水时,看到了开水瓶外面的这一层铁皮,图案漂亮又不生锈,于是他想能不能用这一种材料来做小刀外的外壳呢?他把水杯一放,连开水壶的盖子都顾不上塞回去,马上跑到永康五金城去寻找这种材料。很快,这种铁皮替换了原的材料,减少了喷漆这一道工序,效率提高了,工人的健康得到了保障,舅舅的小刀成了市场的香饽饽。

然而好景不长,1990年,随着越来越多义乌的小刀制造厂纷纷转型,舅舅小作坊的生产效率不及他人的大工厂。他觉得小刀利润薄,于是又也开始转型,拿着做小刀赚的20万元改行做铁皮铅笔盒。因为之前也没有工厂在铅笔盒上印过花,所以舅舅找了一个在罐头上印花技术较成熟的工厂印了第一批铅笔盒。由于铅笔盒的四个角较锋利,需要将铁皮拉伸、往下压,铁皮一拉印花就容易变形、掉色。这一批货低价处理出售,亏损六七万。第二批货,舅舅跑到温州苍南找了一个专门做铅笔盒的公司,买了原材料,拉到金华继续印,没想到又失败,亏损十几万。

就这样,年轻时所赚的钱亏空。没有更好的想法,又回去做起了小刀生意。但此时的市场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刚被打开的样子,而舅舅做小刀的技术已经停滞三四年,很难跟上新技术的发展。

就在舅舅一蹶不振的时候,永康五金城的又一个项目兴起——箱包扣。当时有两种扣子,一种塑料一种铁扣,因为有冲床等机器做基础,于是舅舅决定做铁扣子。虽说都是铁产品,但小刀、铅笔盒和铁扣当然不一样,由于前期的亏损,此时已没有余钱买机器。舅舅就去五金城里看机器,看了几眼回来自己改装。凭借几眼的记忆就能将机器改装成功已经非常了不起了。但舅舅说当时最难的可不是改装机器,而是创造出做铁扣的磨具,磨具才是做扣子的关键。镇上有位师傅,做了十几年的五金,才做出一个又大又笨重的磨具,每次出工时都需要两个人扛,很不方便。于是整整大半年,几乎没出一步家门,舅舅就呆在房间里画图纸,不断地揣摩思考。终于,第一套半圆,三档扣的轻便磨具成型了。

有了冲床、磨具,设备都已齐全,在姨夫的介绍下,很快就有了第一个单子,紧接着就投入生产,走上正轨,开始盈利。

现在,舅舅的工厂已经发展得越来越好,但他仍然不忘创新。前几个月,他又给我看了一项他的发明——自动包装器,往机器里投入25个扣子即可自动包装成一袋。他说他还在继续创新,想要使他变成全自动化,连“扔”这个动作都由机器完成。

我心中对他满是佩服,高中毕业,并没有经过技术培训的舅舅,居然对机械如此敏感,看过一眼便可自己揣测创造。然而这也是他心中的遗憾之处,他后悔当初没有进入一所大学去学习机械制造。

但,这就是人生啊。起起伏伏,跌跌撞撞,尝遍酸甜苦辣咸,但只要你一直往前走,最好的总会在不经意间出现。


“行走的新闻”是浙大宁波理工学院传媒与法学院坚持十数年的文化育人、课程思政品牌,是专业课讲出思政味的成功探索,是行与学相结合丰富育人形态的不断深化;特别是自2018年以来,“行走的新闻”每年聚焦重大主题,始终坚持“行、访、叙、写”融合,以青年学生视角深耕“家”的故事,已经出版《我家四十年》《国是千万家》《我的小康之家》等成果。本篇选读文章来自“行走的新闻”新作《浙里是我家——“百年百家”观察笔记》。


推荐阅读


1.双十一将至,快来浙大宁理领券中心领取专属好券!

2.忆|校园:浙大宁理历史上的今天(11月7日)

3.疫情防控不松懈 || 浙大宁理喊你来打“加强针”

4.忆|校园:浙大宁理历史上的今天(11月6日)

5.献血,浙大宁理人在路上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融媒体中心出品  

▶文字来源丨新闻专升本201 马旭灿

▶音频来源丨浙大宁波理工学院融媒体中心广播站 周盈蓓

▶今日编辑丨浙大宁波理工学院融媒体中心 陈圣宜

▶一审丨李青青

▶二审丨卢帆

▶终审丨韩晶晶

-上网不涉密 涉密不上网-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订阅号:nitnews

投稿邮箱:nitnews@nit.net.cn

或是直接留言官微后台

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一经录用,有小礼品可以领取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